品牌概述
“茶马世家”品牌创立于2014年,该品牌所属地为中国。茶马世家共参与了13次所涉行业的排行榜,2个进入前三名。
茶马世家品牌介绍
茶马世家是峨山茶马世家茶业有限公司的的简称。
茶马世家公司介绍
梦寻茶马古道,香恋茶马世家! 公司成立于2011年,公司位于云南峨山。公司由峨山茶马世家茶业有限公司,普洱世家茶业有限公司、勐海茶马老坊有限公司、武汉茶马世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组成。公司主营业务为:制售产自云南的野生古树茶,千年乔木古树茶、有机台地茶毛茶系列,生普系列、熟普系列、红茶系列、绿茶系列。
茶马世家向后切入茶山,与云南700余座茶山合作,采用农户联营方式,把茶马世家第一车间建到茶山;中间切入生产,应用现代化的QS制茶车间,生产出卫生、干净的茶马世家产品;向前切入销售,在九省通衢的武汉设立营销指挥中心,茶马世家营销指挥中心存在的目的在于:搭建中国普洱茶第一电子商务平台,打造中国普洱茶网络第一品牌;创造茶马世家全国连锁店。
“茶马古道铁汉柔情,普洱陈香誉满天下”,茶马世家人将坚持“精制茶之术,明茶性之理,养茶人之德,修仁德之心,守欺妄之戒”的理念,依托“南方嘉木无双叶,茶马世家独陈香”的优势,以现代产业化构建企业模式,致力于优质普洱茶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倾力将云南普洱茶重塑“国礼普洱 中华名片 华夏骄傲 世界瑰宝”形象,再创茶马世家“国饮世家 普洱望族 云南名片 国礼殿堂”辉煌。
茶马世家将孜孜不倦的为广大普洱茶爱好者服务,传承普洱茶文化遗产,弘扬中华茶道精神,使普洱茶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! 茶马世家,回溯普洱茶文化的起源!
茶马世家,雕塑普洱茶文化的品牌!
茶马世家,挖掘普洱茶精湛的制作艺术!
茶马世家,传播茶马古道的精神文化!
茶马世家文化
谁云无依,同袍同衣;谁云无靠,同生同死;
人如同母,同福同难;仁如同胞,同进同退;
义如同难,同心同德;礼如同流,同曲同伸;
智如同根,同道同途;信如同源,同行同起;
爱如同心,同言同语;情能同死,同仇同忾;
同仁犹如兄弟,亲密不应存隙,不分贵贱等级,相近没有二意,携手共创未来,甘甜同仁共享,苦难大家齐担,同仁事热心助,同仁求不推卸。视公司为我家,共同发展壮大。
我愿尽余之判断力所及,检修吾身,养茶人之德,明茶性之理,精制茶之法,修仁德之心,守欺妄之戒,为茶农谋福利、为茶友制好茶、为茶商谋财利。
凡授我艺者,敬之如父母,视为终身同业伴侣,彼有急需,我接济之。视彼儿女,犹我兄弟,如欲受业,当免费并无条件传授之。凡我所知业内之圣道,皆可传之吾与吾师之子,及誓守此约之生徒,除此恕不外传。
茶为国饮,又为国礼,乃尊师敬道,祭祀天地之物!系我中华之名片,华夏之形象,国人之骄傲!为维持我中华神品之圣誉,吾绝不做制贩假茶之事,誓不与此等之人结交!并愿尽余生,检柬一切不仁行为,并遵此誓约——
制假,贩假,撒面等坑蒙拐骗之事,吾不屑为之!凡见此等卑劣行径之人,誓不与之为伍,并以之为耻,远离之,决裂之,打击之;以次充好,以劣充优,普茶充名茶之行径,吾绝不为之!凡见有此等行为之人,誓不与之人结交,老友誓必割袍断义,敬而远之!余保证不将制茶技术传予不义之人,不将销售技术传制假贩假之徒,虽然再三诚请,亦必不与之;
无论至于何处,遇茶农、茶客、或茶商,男或女,贵人及贫困者,誓不为见利忘义,攀附权贵,损人利己之事;我之唯一目的,恪守茶人之德,检点吾身,专心种茶,诚心制茶,良心卖茶,决不做欺骗,毁约,毁损他人之举,不作恶劣行径,尤其不施行损人利己之行为;凡我所不能,茶所不及,则不施予人;我愿以纯洁与神圣之精神,终身执行我职务。凡我所见所闻,应守秘密者,必保守之。
苍天为证,我愿以余生做一个虔诚的茶马门徒。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,请求神祇赐我茶人灵魂超脱;倘若我苟违誓,天地鬼神实共亟之!
吾家:
先祖立家行古道,茶名四海
马背丰碑述传奇,中华威名
茶马后世承星火,世代相传
终身唯耕勤一生,勿懒勿堕
灯近唯茶伴人生,勿浮勿躁
书卷品茶尝真味,禅意吾生
吾业:
继承家业经茶道,世代茶人
光明做人慕先贤,清白茶人
茶道精深诚为利,诚信茶人
茶商无私求富贵,仁义茶人
吾茶:
施肥喷药培茶树,茶之故乡
天赐普洱野生茶,天然国饮
春夏秋冬皆采摘,揉捻晒干
拼配高低气韵出,吾茶出炉
吾信:
弃外好茶内质劣,以次充好
摒低级茶卖高沽,唯利是图
勿改名头充好茶,赚昧心钱
恶他茶充古树茶,敛财为财
吾居:
男种茶女勤持家,各司其职
老闲少读扬茶道,和谐生财
古道世家,祖业流芳,训及子孙,悉本义方;
传承吾韵,开启新元,做今茶人,听吾训章
修德为重,次即谋利,行商有道,重信久长;
克勤种茶,毋怠毋荒,诚意做茶,童叟勿伤。
尊师重意,敬如父母,传道授业,后世兴旺;
忠守国礼,礼敬国誉,清白沽茶,汝业必昌。
躬耕乡里,唯茶唯耕,满腹经纶,茶艺人生;
辗转商途,德义兼备,神则佑汝,家业绵长。
倘背祖训,见利忘义,造假蒙骗,为祖必攘;
贻羞圣业,损人利己,攀附权贵,神人共亟。
先祖传家三正路、唯读唯耕唯制茶;勤劳务实以做事、堂正清白来做人;诗书不可不读,礼义不可不知。父母不可不孝,妻儿不可不爱。大忠大爱为仁,大孝大勇为义,修平治齐为礼,大恩大恕为智,公平合理为信,道不语无德之人,财不传不富之徒。种茶唯恐不优、采茶唯恐不尽,制茶唯恐不精、贩茶唯恐不诚,做人,天在看;做茶,神在看;贩卖,人在看;无德不足以立,无信不足以行,做普洱茶行业,最要紧的是从业人员的道德和良心底线!可以获利,不可无德!!!克勤种茶勿荒怠、真实做茶戒欺妄;诚信乃召天下客、重义方纳八方财;男女老幼司其职、互敬互爱尽其责;世守其业为传家、秉德传信兴茶道。
存德种茶、信以立世
秉德制茶、精益求精
明德经商、货真价实
积德传道、诚行天下
茶马世家,因茶走马,济通天下,世路崇仁,普洱光大。种茶立身,贩茶立业,茶道砥性,茶艺立名,茶品行世。以茶取信,唯至诚可达四海;以茶传家,唯质优可传万世;以茶交友,唯诚心可交人心;以茶谋利,唯信誉可获万利。 茶马世家,茶为真茶!心为真心,制茶不可不精,售茶不可不诚。毋以粗制滥造,贪一己之利:毋以欺人骗世,图一己之财。这是底线!
既入茶马门,愿守茶马规;为人尚正直,处事以勤恳;
父母应孝顺、妻儿要爱护;师傅要尊重,兄弟要互助;
传家有正路,耕种需勤劳;制茶贵在精,售茶贵在诚;
诗书紧用功、礼仪切勿忘;年幼若不学,老大无所知;
欲求生富贵,须下死功夫;若已知茶性,实至则名归。
茶马人,入茶行,须守规,树雄心,立大志,做好人,尊师傅,敬弟兄,爱妻儿,师有令,必立行,兄弟难,全力帮,工作事,必趋前,苦与累,勇担当 ,茶技能,刻苦学,对客户,必尊敬,老与幼,同样待,贫与贵,不偏倚 ,好传统,永传递,对家庭,宜忠贞,为人事,凭良心,危难时,忍辱重,教子弟,先做人。
生意要勤紧,切勿懒惰,懒惰则百事废;
议价要订明,切勿含糊,含糊则争执多;
用度要节俭,切勿奢华,奢华则银财竭;
赊欠要识人,切勿滥出,滥出则血本亏;
货物要面验,切勿滥人,滥人则质价减;
出入要谨慎,切勿潦草,潦草则错误多;
用人要方正,切勿歪斜,歪斜则托付难;
优劣要细分,切勿混淆,混淆则耗用大;
货物要修正,切勿散漫,散漫则查点难;
期限要约定,切勿马虎,马虎则失信誉;
买卖要随时,切勿拖延,拖延则失良机;
钱财要明慎,切勿糊涂,糊涂则弊窦生;
临事要尽责,切勿妄托,妄托则受害大;
帐目要谦和,切勿暴躁,暴躁则交易少;
主心要安静,切勿妄动,妄动则误事多;
工作要细心,切勿粗糙,粗糙则出品劣;
说话要规矩,切勿浮躁,浮躁则失事多。
茶马世家的商道就是穷尽所能完善和解读两个字:和合。和是和谐、和睦、和平,合是合作、结合、融合,就是合二而一。经商讲究:物以稀为贵,人弃我取,人取我弃,囤积货物,垄断居奇,把握时机,聚散适宜。天,地,人,神,鬼——天为先天之智,经商之本;地为后天修为,靠诚信立身;人为仁义,懂取舍,讲究“君子爱材,取之有道”;神为勇强,遇事果敢,敢闯敢干;鬼为心机,手法活络,能“翻手为云,覆手为雨”。
识人,知人善恶,账目不负
接纳,礼文相待,交往者众
安业,厌故喜新,商贾大病
整顿,货物整齐,夺人心目
敏捷,犹豫不决,终归无成
讨帐,勤谨不怠,取行自多
用人,因才四用,任事有赖
辨论,生财有道,阐发愚蒙
办货,置货不苛,蚀本便经
知机,售宁随时,可称名哲
倡率,躬行必律,亲感自生
运数,多寡宽紧,酌中而行
马锅头是马帮的首领,茶马世家要求集者五事:取势、明道、优术、和众、践行。语出《孙子兵法》兵者五事:天、道、法、将、地。
取势,即天事——所谓天,天时也,乃大势。取大势,成大事。
明道,即道事——所谓道,便是人心。得道便是得人心,以人为本,人心所向。
优术,即法事——所谓法,规矩、方法。合理的制度,科学的方法。
和众,即将事——所谓将者,领导也。即管理,凝聚众力,合作发展。
践行,即地事——所谓地,乃地利也。即行走,真才实干的执行力。
勿鄙陋,勿虚华,勿优柔,
勿强辨,勿懒惰,勿固执
勿轻出,勿贪赊,勿争趣,
勿薄育,勿昧时,勿痴赁
绝不以次茶充好茶
绝不以劣质卖高价
绝不以湿仓充干仓
绝不以新茶充老茶
绝不以回炉做好茶
绝不以换面充名茶
绝不以霉茶充陈茶
绝不以台地茶充古树茶
在普洱茶产地,一般根据茶叶质量、产地及年份的不同,批发价从几十元(每斤)到几百元(每斤)的价格都有。但是到了销售区,茶叶的价格就开始变“乱”,以年份定价似乎成为固定标准。许多茶店乃至批发市场,一些仅有年份但茶叶质量一般的茶叶都敢标出“千元/饼”等高价格来卖,上万元一块的茶饼也不少见。不是说普洱茶卖不到这个价格,但能到此价位的都是优质陈年普洱茶,而这样的茶数量非常稀少。
1、以次充好。有些茶外表是好的,但其内部却是劣质茶。这种包装方式行业术语叫“撒面”或“包边”,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。2、低级别茶卖高价。由于买者不了解,花言巧语的商家一介绍,买者就上当受骗。
3、湿仓茶冒充干仓茶。许多通过湿仓,将新茶多次渥堆、发酵,利用快速催熟的原理冒充自然、正常发酵的茶叶出售给消费者。
4、以新充老。有些商家将一些不适合做茶的原料,通过人工发酵的方式使之变色,达到貌似老茶的效果,从而冒充老茶销售。但这种茶一喝就会露馅,不过喝茶者需具备一定经验。此招术主要蒙骗那些不懂普洱茶的顾客。
5、回炉茶。有些商家趁着市场比较热的现状,将一些大厂家的茶购回分解,用次茶做芯,将大厂家的茶叶包在外围,冒充大厂家的好茶出售。
6、改头换面。普洱茶的质量可分9个等级,但有些实力较弱的商家不采取伪包装的方式,贴换盗用正规厂的包装出售。
7、发霉茶充好茶。号称专营老茶,其实是霉茶,根本不能喝。
8、台地茶冒充古树茶。这种方式在明眼人看来,非常拙劣。台地茶产量大,古树茶产量低但价格高,为了多卖些钱,有些商家会将台地茶说成古树茶来蒙骗那些不懂茶的顾客。
茶马世家,茶为真茶!心为真心,制茶不可不精,售茶不可不诚。 毋以粗制滥造,贪一己之利:毋以欺人骗世,图一己之财。这是底线!
传承茶之文化,坚守做茶之本。
信奉茶马精神,宏扬中华国道。
秉承茶祖古训,传承茶之文化,
常查自身立业,互检有无瑕疵,
心常驻茶之圣,身永保茶之洁,
守业不破行规,制茶永记精确,经营勿丢良心,茶马世家人,明茶性之理,专心种茶;精修制之法,诚心制茶,守茶人之德,良心卖茶! 茶马汉子须做到三思,四容,五事,成者三思:思己、思人、思业。
思己,少而不学,长无能也;不思不学,不学无术,无术不成,即做人常思己,才能不断学习,不断进步;思人,老而不教,死无思也;学无所成,不能为人师,终无意义,即时刻以他人的优点为鞭策,分析取舍,提高自己,做好为别人做榜样的准备;思业,有而不施,穷无与也;居安思危,才能基业长青,即在事业发展蒸蒸日上之时,更要思考持续发展之道。
茶马世家马帮文化
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川、滇、藏地区有一种说法,说“茶”字本身就是一个镇邪符号,鬼神不侵,而将字拆开即为“二十人骑术”,不足二十人的强盗是不敢来抢的,所以贼寇不扰,在茶马古道上,专门从事大宗货物长途运输的马帮,骡马多者有数百匹,有的甚至多达数千头。在一些小范围区域之间,更有无数小马帮营建起蛛网般的运输线,将物资的运输交流几乎覆盖到每一个村寨。茶马世家的祖先走的是茶马古道滇藏线。
马帮组成
马帮由“锅头”、赶马人和一定数量的骡马组成。“马锅头”即马帮首领的俗称,他既是经营者、赶马人的雇主,又大多是运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。行走于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大多属于家族式的马帮组织,骡马全为自家所有,而且就以自家的姓氏命名,头骡身上就插有自家的旗帜,人们望之即知道是某某家的马帮。赶马人一般一人负责七八匹骡马。在茶马古道上,人们习惯于将赶马人叫“马脚子”(藏语叫“腊督”)。
每个马脚子都必须要具备全部赶马人应该具备的本事和能耐:要懂天时地利,会看天气变化,要会选路,还要会选宿营的地方,同时还要通各民族语言;要识骡马的性情;要会各种马帮生活的技能,诸如支帐做饭,砍柴生火,上驮下驮,钉掌修掌,找草喂料,乃至医人医畜。马帮的规模大小不同,小型马帮仅有3—5匹骡马,偶尔也有用牛驮运货物者,多作中短途运输。中型马帮由几十匹骡马组成,大型马帮有一二百匹骡马,多者可达上千匹。大中型马帮多为商运,也有为官府运送货物者,所以从组织形式上讲,马帮也有官帮和民帮之分。马帮的大小按拥有牲口多少区分:
1.五匹牲口称为一把,5把为一小帮,设一小锅头负责。赶马人员与骡马匹数的比例一般为4匹骡马配备1名赶马人,他们大多是受雇者,有些甚至是子承父业,以此微薄收入维持生计。少数赶马人不领报酬,但可以在途中自带一些货物出售作为收入。
2、群——9匹为一群,由群头负责,9匹中挑选一匹为群马,额顶佩戴红布底黄色火焰图案途标,耳后挂2尺红布绣球,脖系6个铜铃,鞍插一面红色白牙镶边锦旗。
3、伙——三群为一伙,由伙首负责,选一匹伙马,额佩黄底红色火焰图案毡绒途标,耳后挂4尺红布绣球,脖系8个铜铃,鞍插一面红底黄牙镶边锦旗。
4、帮一一全部骡马组成一帮,选三匹健走识途好马,组成头骡、二骡、三骡带队。头骡打扮异常华丽:额佩黄红色火焰图案金绒途标,标中央缀圆镜一面,周围6面小镜环绕,套嵌镶珠宝的纯银笼头,系9个铜铃,头顶系6尺红布绣球,耳后佩牦牛尾红缨一对,鞍上插帮旗和祖旗各一面。帮旗为黄红边三角锦旗,中央绣帮主姓氏。祖旗为红底金边方形锦旗,正中缀两根锦鸡羽毛,象征前途锦绣大路通达。头骡是马帮的“门面”,极受赶马人宠爱,装饰与众不同,正如《赶马调》中所唱:“头骡打扮玻璃镜,千珠穿满马笼头,-朵红缨遮吃口,脑门心上扎绣球”。二骡、三骡佩饰不如头骡华贵,但有别于其他驮马。二骡驮马帮需用的药物,三骡是大锅头或病号的乘骑。
马锅头与马脚子
在茶马古道上,人们习惯于将赶马人叫“马脚子”(藏语叫“腊都”)。马脚子们大多出生贫寒,为生计所迫才走上赶马的路,因为走茶马道不仅艰苦异常,而且还十分危险。在当时,赶马人可以说没有什么社会地位,在有些人眼中,他们就是些出卖苦力的人。马脚子必须听从马锅头的指挥,马锅头就是他们的头儿,是一队马帮的核心,他负责各种采买开销,联系事情,甚至在野外开梢吃饭时,也要由马锅头掌勺分饭分菜。赶马人只是马锅头雇用的小工。但马锅头和马脚子之间并不单纯是雇主与雇工的关系。马锅头,尤其是一些小马帮的锅头,大多是自己参加赶马帮的劳动者,与众多赶马人同吃一锅饭。锅头的名称也就由此而来。有的赶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也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两匹骡马,上路时将自己的骡马加入马帮,赚取自己的一份运费;如果再有些本钱,更可以备上一些货物驮上,自己也就有了一份利润。这样发展下去,一些马脚子就成了小马锅头或小老板。
走西藏的马帮一般找滇藏边沿的藏族作马脚子,这样就不存在语言和习俗的障碍。一个马脚子最多可照看12匹骡马,那要极能干的赶马人才能做到,一般的马脚子就负责七八匹骡马。一个赶马人和他所照管的骡马及其货物就称为“一把”。这样几把几十把就结成了马帮。
马帮行头
跟当时那些地方军阀的乌合之众相比,马帮更像一支训练有素,组织严密的军队。马锅头、赶马人和骡马们各司其职,按部就班,兢兢业业,每次出门上路,每天从早到晚,他们都井然有序地行动。
骡马行进的队伍有自己的领导,那就是头骡、二骡。她们是一支马帮中最好的骡子。马帮一般只用母骡作头骡二骡。马帮们的说法是,母骡比较灵敏,而且懂事、警觉,能知道哪里有危险,而公骡太莽撞,不宜当领导。头骡二骡不仅是马帮中最好的骡子,而且她们的装饰也非常特别,十分讲究。她们上路时都要戴花笼头,上有护脑镜、缨须,眉毛处有红布红绸做的“红彩”,鼻子上有鼻缨,鞍子上有碰子,尾椎则用牦牛尾巴做成。头骡脖项上挂有很响亮的大铜铃,二骡则挂小一些的“二钗”。头骡二骡往往要一个毛色的。“头骡奔,二骡跟”,将整个马帮带成一条线,便于在狭窄崎岖的山路上行进。头骡上还插有马帮的狗牙“帮旗”,上面书写着该马帮的帮名,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哪一家的马帮。头骡二骡一威风,整个马帮就有了气势,一路浩浩荡荡,连赶马人自己走着都有了精神。在整个马帮队伍的最后,还要有一匹十分得力的尾骡。它既要能紧跟上大队,又要压得住阵脚,使一大串的马帮行列形成一个整体。
一路上,赶马人随时都要检查马掌,一有损坏,马上就得钉补。马掌马钉,是马帮的常用消费品。钉马掌是相当讲究的专业本事。铺鞍垫捆驮子也同样。每匹骡子都有专用的鞍垫,走西藏的马帮因为道路狭窄陡险,捆的都是软驮。所谓软驮就是将货物装在麻袋或皮囊之类的软包装里,用绳索直接捆在骡马背上,这样既轻巧方便又灵活快捷。当然,不同的货物有不同的捆法,一般最常用的是单十字“袢”。铺鞍垫先是在骡马背上放一片“马绨”。它是西藏地方出产的,是一块长方形的毡子,四角镶花,底色有红的,绿的,上面有十字花纹,很好看。马绨上再放置麻布缝制的垫套,里面塞上毡子毛,很软和。最上面一层放的是一块叫“贡布”的皮子,大多用带毛的牛皮或山驴皮做成。铺垫上这些,货驮就磨不着骡马了。这些铺垫晚上也是赶马人睡觉的垫褥。
走西藏的马帮也不用楸木、楸珠来给骡马束尾,它们一方面增加了骡马的负担,另一方面容易磨伤骡马,而且坏了没办法修。所以走西藏的马帮只用麻布麻绳扭成马楸索来用,既轻便又软和,还很牢实。骡马一上路,就要戴上各自专用的用竹篾和细皮子编缠起来的笼头,以免它们一路走一路贪嘴。它们吃饭也有各自专门的料袋,像人一样,一日三餐,晚上就放到山上打野吃草。
马帮生活
马帮们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是如此进行,早上找回骡马,马吃料,人吃饭,走路,上驮下驮,扎营做饭,放马,睡觉,周而复始,月复一月,年复一年。
马帮在路上,大部分时间过的是野营露宿的生活。一般天一发亮就爬起来从山上找回骡马,给它们喂料,然后上驮子上路。中午开一次“梢”。“开梢”就是吃午饭的意思,也就是打个酥油茶,揉一点糌粑吃。当天色昏暗下来的时候,马帮都要尽力赶到他们必须到达的“窝子”,在那里才好“开亮”。开亮就是露营。他们要在天黑前埋好锣锅烧好饭,卸完驮子,搭好帐篷。每天的打野开亮,都由大家分工合作,找柴的找柴,做饭的做饭,搭帐篷的搭帐篷,洗碗的洗碗,而且是轮流着做,以免不公平。
马帮规矩
茶马古道上的路途凶险,路窄崎岖,如果两个马帮对面相遇,那要怎么处理呢?驮茶马帮的赶马人也有自己的办法,随身带着釯(类似锣的乐器)、大铃(拳头大的马铃铛)和超子(小铃铛串),如果两个马帮狭路相逢,走在最前面的赶马人就赶紧敲釯,退到较为宽敞的地方让另一方前行。但是也经常有双方都无路可退的情况,这时候就要比拼谁的货物多、重、值钱,处于下风的一方卸下货物让路。
马帮风光
跑马帮的风光。那是个英雄的年代,赶马人是女人心目中顶天立地的汉子,他们不仅带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,还带给她们胭脂、粉饼、红线等女人用品。赶马的汉子见多识广,远的去过印度、尼泊尔、锡金,近的也去过阿里、拉萨、昆明、成都等地,他们身上流淌的是真正的男人的血,有着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。几百匹马几百个人组成的马帮穿行在深山峡谷,马蹄得得,马铃丁当,遇上危险地段,数百人一齐放声吆喝起来,声音响遏行云,在群山间来回飘荡。如果在旅途中,赶马人遇到过路的妇女,就立即会有一场民歌大赛。这边“噢嗬嗬”声,那边立刻就有人回应。这边唱“投个石头试深浅,唱个调子试妹心。”那边唱:“采花要采头一朵,叶子又绿又新鲜……”这样一直唱下去,直至尽兴为止。
在茶马古道上,那些被称为“三道红”的姑娘,是专门来找赶马人的。为什么叫“三道红”?据说是因为她们发辫上扎着三道红线,所以赶马人就这样称呼她们。
“三道红”是滇西一带未婚女子的标志。“三道红”是茶马古道上赶马人消愁解闷的消遣:在枯燥乏味的旅途上,马锅头叼着烟卷,走在她们中间,和她们说笑、调情,说下流话,有时还动手动脚,三道红们便咯咯地笑个不止。在开稍的地方,村寨外面,三道红们聚集着,各自物色对象,有意中人后便洗菜的洗菜,淘米的淘米,一会儿就把饭做好,然后请赶马人吃饭。
晚上住店的时候,三道红为马锅头打好洗脚水,自己也洗了脚。给火塘添上柴禾。然后把马锅头围在中间,一边弹着三弦,一边唱着情歌。如果马锅头高兴的时候,还买一些酒和糖果来和大家共享。三道红们为讨马锅头的喜欢,会斟满一杯酒,笑着举到马锅头的嘴边,一往情深地说:“瞧得起我,就喝下这一杯。”马锅头嘿嘿地笑着,心花怒放,一醉方休。
商号与马帮
马帮形成的初期,各家各户只是将自己的马匹用于交通运输。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,需要进行长途贩运的货物逐渐增多,加之复杂的道路状况,单人匹马很难成行,也无力承担全部运输业务,于是便数人相约合伙同行,共运一批货物,从而形成了最初的马帮。这种马帮只是农闲时临时组织起来的,或者是为运送某一批货物集中在一起,之后便告散伙,所以可以将之称之为临时马帮。后来,由于商品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,运距也越来越远,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才能走上一个来回,临时马帮显然已不能满足需要,于是出现了专业性马帮。这类马帮已基本上与农业或畜牧业分离,最初是由商帮组织起来的。清末到民国期间,云南各地出现了一些大的商帮,他们大多拥有自己的马帮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有些赶马人积累了一定的资本,拥有相当数量的马匹,也具备了自己雇用马夫的能力,他们不经商,只是为商行或商号运输货物,故而从商帮中脱离出来,成为单纯性的马帮。
商号与马帮在产销和运输之间形成的专业分工与依赖合作关系,这对双方扩大再生产极为有利,也是马帮运输业的一大进步。
因转手贸易需要,商号一般都自己养有马帮,形成自己的运输力量,少则二三十匹,多则二三百匹,来往贸易全靠骡马一站站、一程程地把货物在产地和需求地之间来往运送。
一般来说,云南马帮的组织形式有三种。一种是家族式的,全家人都投入马帮的事业,骡马全为自家所有,而且就以自家的姓氏命名。第二种是逗凑帮,一般是同一村子或相近村子的人,每家出上几匹骡马,结队而行,各自照看自家的骡马,选一个德高望重、经验丰富的人作马锅头,由其出面联系生意,结算分红时可多得两成左右的收入。第三种我们暂且将之称为结帮,它没有固定的组织,只不过因为走同一条路,或是接受了同一宗业务,或是因为担心匪患而走到了一起。这几种组织形式有时会搅和在一起,成为复杂而有趣的马帮景观。走西藏的马帮一般都是家族大商号的马帮。
据估计,到抗日战争期间,云南在茶马古道上做生意的大小商号有1500多家,当时每年来往于云南、西藏、印度等地之间的马帮约有30000驮之多!
茶马世家古道茶文化
傣族竹筒香茶
傣族竹筒茶,又称“竹筒香茶”。它是傣族人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料。傣族同胞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,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。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而又热情好客的民族。 傣族同胞喝的竹筒香茶,其制作和烤煮方法甚为奇特,一般可分为5道程序:
(1)装茶:将采摘细嫩、再经初加工而成的毛茶,放在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,分层陆续装实。
(2)烤茶:将装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,为使筒内茶叶受热均匀,通常每隔4-5分钟应翻滚竹筒一次。待竹筒色泽由绿转黄时,筒内茶叶也已达到烘烤适宜,即可停止烘烤。
(3)取茶:待茶叶烘烤完毕,用刀劈开竹筒,就成为清香扑鼻,形似长筒的竹筒香茶。
(4)泡茶:分取适量竹筒香茶,置于碗中,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,经3-5分钟,即可饮用。
(5)喝茶:竹筒香茶喝起来,既有茶的醇厚高香,又有竹的浓郁清香;喝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,难怪傣族同胞,不分男女老少,人人都爱喝竹筒香茶。
傣族竹筒茶,还有一种食用方法,即当蔬菜食用。
具体做法:采下鲜茶用锅蒸或太阳晒,把蒸软晒萎的茶叶放在竹帘上搓揉,装入约30厘米长、碗口粗、一端有节的竹筒内。装满后将竹筒倒置让余水流出,两天后用泥灰封筒口,发酵二三月后,劈开竹筒,取出变黄的茶叶晾干,装入瓦罐,加入香油淹浸。随时可取出当蔬菜吃,还可以炒大蒜或作其他菜蔬的作料。
哈尼族土锅茶
喝土锅茶是哈尼族的嗜好,这是一种古老而简便的饮茶方式。
传说在很久以前,有一位勇敢而憨厚的哈尼族小伙子,在深山里猎到一头凶豹,用大锅煮好后,分给全村男女老幼分享。大家一边吃豹肉,一边高兴地跳起舞。如此通宵达旦,跳了一晚,顿觉口干舌燥。为此,小伙子又请大家喝锅中煮沸的开水,正当这时,一阵大风吹过,旁边一株大树上的叶片纷纷落人锅中,大家喝了锅里的开水,深感这种开水苦中有甜,还带有清香,非常爽口,白此,哈尼族就称这种树叶为“老泼”,即汉族里的“茶”,并开始种茶树,喝土锅茶也就由此开始,一直延续到现在。
哈尼族土锅茶,哈尼语“绘兰老泼”。“老泼尸就是指茶叶。煮土锅茶的方法比较简单,一般凡有客人进门,主妇先用大土锅(或瓦壶)将山泉水烧开,随即在沸水中加入适量南糯山所产的“南糯白毫”茶叶,待锅中茶水再次煮沸3—5分钟后,将茶汤舀水人用竹子制成的茶盅内,一一敬奉给客人。乎日,哈尼族同胞也喜欢在劳动之余,一家人喝茶叙家常,以享天伦之乐。
基诺族凉拌茶
基诺族喜爱的凉拌茶叶,是餐桌上的佳肴,是一种当蔬菜食用的茶。凉拌茶是采用茶树的鲜叶,将它揉软,搓细后,放进大碗里,再加上酸笋、酸蚂蚁、大蒜泥、红辣椒粉、黄果叶、盐巴等,再加一些山泉水拌匀,就成了清凉爽口,鲜咸香辣又提神又下饭的凉摔茶了。凉拌茶连吃带喝,久食不厌。
凉拌茶以现采的茶树鲜嫩新梢为主料,再配以黄果叶、辣椒、大蒜、食盐等制成,具体可依各人的爱好而定。制作时,可先将刚采来的鲜嫩茶树新梢,用手稍加搓揉,把嫩梢揉碎,然后放在清洁的碗内。再将新鲜的黄果叶揉碎,辣椒、大蒜切细,连同适量食盐投入盛有茶树嫩梢的碗中。最后,加上少许泉水,用筷子搅匀,静止一刻钟左右,即可食用。所以,与其说凉拌茶是一种饮料,还不如说它是一道菜更确切,它主要是在基诺族吃米饭时当菜吃的。
基诺族的另一种饮茶方式,就是喝煮茶,这种方法在基诺族中较为常见。其方法是先用茶壶将水煮沸,随即在陶罐内取出适量已经过加工的茶叶,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,经3分钟左右,当茶叶已经浸出时,即可将壶中的茶注入到竹筒,供人饮用。
布朗族酸茶
布朗族自古以来有饮嚼酸茶的习惯。采制酸茶一般在高温高湿的5-6月间进行。先将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幼嫩的鲜叶,放人锅内加适量清水煮熟,再把煮熟的茶叶趁热装在土罐里,置于阴暗处10-15天,使其发霉。
再将发霉的茶叶装入竹筒内压紧,埋人土中。经过一个多月的发酵,取出晒干即可。
布朗族人喜欢把酸茶直接放在口中咀嚼,细细体会其独特风味。酸茶也可用开水泡饮,具有解渴生津、帮助消化的作用。
每当夏季,布朗族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做上许多酸茶,除自己食用外,还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。特别是小伙子提亲订婚,一包酸茶是送给姑娘家必不可少的礼物。
千百年来,布朗族人不仅实践总结出一整套制作酸茶的工艺,也总结了一套用酸茶治病疗疾的方法。将酸茶放人口中细嚼慢咽,味酸香间杂、甘爽俱备。假如配上一定的辅料,既有防病治病的药效,又是味道佳绝的饮料。
酸茶配生姜,可用于治疗痢疾。配菊花,可治暴发火眼,并有清风明目之功。拌以白糖,健脾和胃。对以米醋,可医治牙痛。拌进蜂蜜,可治便秘。加入食盐,化痰祛火。掺上奶油,帮助消化。单嚼酸茶,提神清心。久嚼酸茶,身强体健,长寿延年。
布朗族喝的青竹茶,制作方法较为奇特。首先砍一节碗口粗、 30厘米多长的鲜竹筒,一端削尖,插入地下,再向筒内加上泉水,当作煮茶器具。然后找些干枝落叶,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。当筒内水煮沸时,随即加上适当新鲜茶叶,继续煮沸,经3分钟左右,即可将煮好的茶汤倾人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,便可饮用。
拉祜族烤茶
饮烤茶是拉祜族古老而传统的一种饮茶方式。方法是将小土罐放在火塘上烤热,然后放人茶叶,边抖动边烘烤,至茶色焦黄时,冲人沸水,去浮沫,再倒人开水,试尝浓度适中,即可倒出饮用。这种茶味浓,饮后消除疲劳,精神大振。
拉祜族烤茶,在拉祜语中称“腊所夺”。饮烤茶,通常分四道程序进行。
(1)装茶抖烤。先用一只小陶罐,放在火塘上用文火烤热,然后放上适量茶叶抖烤,使茶受热均匀,待茶叶叶色转黄,并发出焦糖香为止。
(2)沏茶去沫。用沸水冲满装茶的小陶罐,随即撇去上部浮沫,再注满清水,煮沸3-5分钟待饮。然后倒出少许,根据浓淡,决定是否另加开水。
(3)倾茶敬客。就是将在罐内烤好的茶水倾人茶碗,奉茶敬客。
(4)喝茶啜味。拉祜族兄弟认为,烤茶香气足,焦香味浓,能振精神,才是上等好茶。因此,拉祜族喝烤茶,总喜欢喝热茶。
佤族苦茶
佤族喜欢苦茶。苦茶是佤族把自己加工的大叶绿茶用锅烤成黄色、烤出香味,再放人底大口小的小陶缸里,约七成满,然后注入清水,用炭火煎熬。缸内放入一小木片,不时地用木片把茶叶压下,不让其溢出缸外。第一次注人的水煎熬干后,励口人清水。大致煎熬到只剩一半水时,即可饮用。这种茶味酽而苦,故称苦茶。佤族煎苦茶,一般是在中午和晚上。中午在田边地头,喝上一碗苦茶,能解渴去乏。晚上围坐火塘,喝上一碗苦苯,能提神醒脑。
佤族的苦茶,还有一种别致的冲泡方法:“铁板烧”。它不同于一般的烤茶。通常先用茶壶将水煮开,与此同时,另选一块整洁的薄铁板,上放适量茶叶,移到烧水的火塘边烘烤。为使茶叶受热均匀,还得轻轻抖动铁板。待茶叶发出清香,叶片转黄时随即将茶叶倾人开水壶中进行煮茶,沸腾3-5分钟后,即将茶置人茶盅,以便饮喝。由于这种茶是经过烤煮而成,喝起来带有浓烈的焦香味,苦中带涩,苦中回甘,故而谓之苦茶。
白族三道茶
三道茶是白族饮茶中最讲究的一种。喝三道茶很有学问。
第一,讲究茶具:单耳小陶罐;白瓷蓝釉花无把茶盅,分小、中、大三种;黑漆木制的茶托盘;烧水的铜壶;刨削核桃仁片的小推刨;捞茶渣的小漏勺。每件茶具都格外精致,就像一件件工艺品。
第二,讲究原料:茶叶以大理感通寺出产的感通茶和下关沱茶为首选,水选用苍山泉水,通常不用井水、湖水、河水、自来水等。
第三,讲究制作加工,这是三道茶最有学问的一环。
所谓“三道茶”就是茶分三道,分别是苦茶、甜茶、回味茶。
第一道是烤制苦茶。用铜壶在火盆铁三角架上把水烧开,同时在栗炭火上把小陶罐烧热,待罐底变成灰白色时,把茶叶放入罐中,手执罐耳不断抖动,反复数十次。茶叶在罐中翻滚,待茶叶发热略作伸长状、色变微黄,可闻到茶叶香味时,即注入少许开水。
第二道是甜茶,在盅中放人用推刨削成薄如蝉翼的核桃仁片,金黄泛红的红糖屑,雪白的爆米花,再用同第一道茶一样烤制的茶汤注入盅中饮用。
第二道茶微苦中带香甜,十分可口。
第三道是回味茶,把茶水注入盅后,加放数粒花椒、几片生姜、少许桂皮屑和蜂蜜。这道茶把各种不同的味道融为一体,茶之苦,姜之辣,桂之鲜,花椒之麻,蜂蜜之甜,有一种苦、辣、麻、甜俱全之感,使人回味无穷,令人饮之难忘。
纳西族“龙虎斗”
纳西族“龙虎斗”的纳西语叫“阿吉勒烤”,其饮用方法非常有趣。先将一小把晒青绿茶放入小陶罐,再用铁钳夹住陶罐在火塘上烘烤,并不断转动陶罐,使之受热均匀。待茶叶焦黄、茶香四溢时,冲人热开水。接着像煎中药一样,在火塘上煮沸5—6分钟,使茶汤稠浓。同时,另置茶盅一只,内放半盅白酒,再冲人刚熬好的茶汁(注意,不能反过来将酒倒人茶汁中),即成“龙虎斗”。这时茶盅中发出“嗤——”的声响,待声音消失后,就可将“龙虎斗”茶一饮而尽了。有时还要在其中加上一些辣子,使“龙虎斗”更富于刺激性。
纳西族人认为,用“龙虎斗”治疗感冒,比单纯吃药要灵验得多。将“龙虎斗”趁热喝下,会使人浑身发热,祛湿冒汗,睡一觉后,就会感到头不再昏,全身有力,感冒也就完全好了。
调制“龙虎斗”,一般取茶叶5-10克。酒量因各人情况以适宜为度。“龙虎斗”,对于常年身居高湿闷热山区的居民来说,确实是一种强身保健的良药。
僳僳族油盐茶
油盐茶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,它是酥油茶的一种,又名“雷响茶”。
油盐茶的制作方法,同藏族的打酥油茶有相同之处,但又有其别具一格的方式。先用一个能煨750克水的大瓦罐将水煮开,再把饼茶放在小瓦罐里烤香,然后将大瓦罐里的开水加入小瓦罐熬茶。熬5分钟后,滤出茶渣,将茶汁倒人酥油桶内。倒人两三罐茶汁后加入酥油,再加人事先炒熟、碾碎的核桃仁、花生米、盐巴或糖、鸡蛋等。最后将钻有一个洞的放在火中烧红的鹅卵石放人酥油桶内,使桶内茶汁“哧哧”作响,犹如雷响一般,故又名“雷响茶”。响声过后马上使劲用木杵上下抽打,使酥油成为雾状,均匀溶于茶汁中。打好后倒出,趁热饮用。这种饮用方式能增进茶汁的香味和浓度。
油盐茶也是一种以茶为主料的多种原料混合而成的饮料,所以,滋味多样,喝起来涩中带甘,咸里透香。它既可以暖身,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,又可以补充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,有益于健康。
藏族酥油茶
据说,藏族饮酥油茶的风俗习惯,还应归功于文成公主。文成公主人藏时,带去了内地的茶叶,提倡饮茶,而且亲制奶酪和酥油,创制了酥油茶,赏赐大臣,自此敬酥油茶便成了赐臣敬客的隆重礼节,并由此传播到民间。 酥油茶的制作原料,除了茶叶之外,还有酥油、盐巴和各种作料,如核桃泥、芝麻粉、花生仁、瓜子仁和松子仁等。作料可根据不同的爱好或饮者的口味有所选择或增减。
制作酥油茶时,先把茶叶捣碎,倒人茶壶,煮沸半小时;同时,把100克酥油、5克精盐、少许牛奶倒进干净的茶桶内,根据需要配好的其他作料,如核桃泥、芝麻粉等,也在此时一起放人。待茶水(约2.3千克左右)熬好后,即倒人。接着,用拉杆上下来回有节奏地舂打几十下(约5分钟),再放进酥油50克,再继续舂打 1-2分钟。最初舂打时,茶桶里会发出“伊啊、伊啊”的声音,直到声音变成“嚓伊、嚓伊”时,酥油、茶、盐及其他作料已混为一体,即成。酥油茶打好以后,全部倒进茶壶内加热1分钟左右即可,但不可煮沸,以免茶油分离,这样的酥油茶就不好喝了。倒茶饮用时,有时还要轻轻摇晃几下茶壶,使水、乳、茶、油交融,滋味就更香美可口。
苗族打油茶
打油茶,又称“煮油茶”,是当地汉、瑶、壮、苗等族传统食物。主要原料为茶叶、油、米花,副食品有花生、豆类、葱与各种绿叶菜、鱼虾、猪鸡肉与内脏、米粉、水圆等,将糯米蒸熟晾干成为“阴米”。将“阴米”放人滚油炸成米花。将所备副食品或炒,或煮,或切。将茶叶用油炒,加水,煮成“油茶水”。进餐时,主客围坐火塘边,主妇把碗摆在桌上,每碗放一些葱和绿叶菜,用滚油茶水烫之,再加一些副食品。每碗少而精,一轮又一轮地边吃边谈,吃时不用筷或每人只用一只筷子。日常食用时,副食品可多可少。或只饮油茶水,或只用油茶水泡冷饭。只用油茶水,米花者,称为“淡油茶”、“素油茶”、“空油茶”。传说唐代已有打油茶之俗。。
彝族盐巴茶
彝族支系拉乌人饮食中是少不了“盐巴茶”的。“盐巴茶”的冲泡方法是这样的:先将特制的、容量为200-400毫升的小瓦罐洗干净,这是煮茶的茶具。茶叶通常是清毛茶、饼茶或是其他紧压茶。将洗净的小瓦罐放在火塘上烤烫,再抓一把(约5克)清毛茶或事先敲碎的饼茶,让其在罐中烤,当茶叶被烘烤到“噼啪”作响,并散发出茶叶的焦香味时,再将火塘旁茶壶里的开水向瓦罐内缓缓冲人。瓦罐内茶水很快就沸腾起来,冲出泡沫。一般第一次冲泡的茶汁可以倒掉,因为不太干净。第二次加开水至满,煨煮5分钟后,将用线扎紧的盐巴块(井盐)投入茶汤中,抖动一会儿提起拿走,使茶汤略有咸味。也有的是将适量的盐巴块直接投入茶汤中,再用筷子搅拌三五圈。这时,就可以把瓦罐移出火塘,再将瓦罐内浓茶分别倒于瓷杯中,一般只倒至茶盅的一半,再根据各人的口味加开水冲淡后饮用。这种茶汤色橙黄,既有浓烈的茶香,又有适口的碱味,喝起来特别能消除疲劳。一般每烤一次,可冲饮三四道。彝族兄弟喜欢边饮边煨,一直到瓦罐中的茶味消失为止。
茶马世家品牌其他信息:
茶马世家品牌隶属于峨山茶马世家茶业商贸有限公司,成立于2014年,品牌依托“南方嘉木无双叶,茶马世家独陈香”的优势,以现代产业化构建企业模式,致力于优质普洱茶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倾力将云南普洱茶重塑“国礼普洱中华名片华夏骄傲世界瑰宝”形象。
茶马世家榜上有名
- 在“普洱熟茶饼十大品牌排行榜”中获得第2名。
- 在“普洱茶砖十大品牌排行榜”中获得第3名。